尽管全球抵制俄罗斯,国际社会谴责克里姆林宫对乌克兰的行动,但一些跨国公司以各种理由驳回了退出或缩减其在俄罗斯的存在的要求,选择继续照常营业。
自俄罗斯于2月24日开始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已经拖了两个月。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石油,供应链中断,粮食短缺,以及对乌克兰的空气、水和土壤的环境影响。
在战争的早期,俄罗斯见证了全球公司的大量出走,这些公司试图避免被打上资助乌克兰人民的战争的烙印。
在战争中与俄罗斯断绝关系的跨国公司名单很长,包括贝宝(NASDAQ:PYPL)、福特汽车(NYSE:F)、大众汽车(FRA:VOW)、丰田汽车(NYSE:TM)、波音(NYSE: BA)、空客、帝亚吉欧(NYSE:DEO)、苹果(NASDAQ:AAPL)、三星电子(KRX:005930)、华特迪士尼(NYSE:DIS)和Netflix(NASDAQ:NFLX),以及石油巨头BP(NYSE:BP)、埃克森美孚(NYSE:XOM)和壳牌(NYSE:SHEL)。
在壳牌公司表示将退出俄罗斯石油贸易的一个多月后,该公司最近开始从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合资企业中撤出其员工。
根据耶鲁大学管理学院(Yale SOM)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750家公司切断了与俄罗斯的联系。
虽然有几十家公司已经退出或减少了在俄罗斯的业务,但一些公司仍然选择留下,无视要求停止资助战争机器的呼吁。
美国私营工业集团科氏工业公司就是其中之一。3月中旬,科氏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戴夫-罗伯逊(Dave Robertson)说,该公司的子公司嘉德工业公司 "不会离开我们在那里的员工,也不会把这些生产设施交给俄罗斯政府,让它来经营并从中获益。"
根据非营利组织Don't Fund War对耶鲁大学SOM名单的评估,除了科氏之外,还有大约330家跨国公司仍在俄罗斯运营,它们要么无视退出或减少活动的要求,要么推迟未来的投资计划,同时仍继续在该国开展实质性业务。
该名单包括中国科技和游戏巨头腾讯(HKG:0700)和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腾讯一直避免在战争中站队,但上个月呼吁用户在讨论乌克兰冲突等敏感话题时保持客观。阿里巴巴近年来在俄罗斯建立了业务,但对其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保持沉默。
滴滴出行(NYSE:DIDI)在中国受到了严格的监管审查,它曾迅速推翻了先前撤出俄罗斯的决定,表示将继续为该市场的司机和乘客服务。
计算机制造商联想(HKG:0992)和华硕(TPE:2357)选择留在俄罗斯销售计算机相关产品,即使在其同行宏基(TPE:2353)本月早些时候决定加入全球抵制行动。
小米(HKG:1810)是俄罗斯仅次于三星电子(KRX:005930)的第二大畅销智能手机品牌,也对其在俄罗斯的计划保持沉默。该品牌于2017年涉足该市场。
除了科技公司,包括雀巢(SWX:NESN)、宝洁(NYSE:PG)、辉瑞(NYSE:PFE)和默克(NYSE:MRK)在内的全球公司在战争期间都在俄罗斯争取时间。他们要么暂停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患者注册,要么缩减业务和停止新的投资,要么停止非必要的进口和出口。
据《华盛顿邮报》3月报道,一些专家说,在俄罗斯的几十家公司越来越难离开了。
"华盛顿邮报》援引圣母大学门多萨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詹姆斯-奥罗克的话说:"这可能是历史上主动取消投资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如果你不能以可兑换货币进出俄罗斯,那么在那里还有什么意义?
Looking for Share Trading? Sign up here